
近年來,香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財政挑戰。新冠疫情的沖擊、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,以及本地經濟增長放緩,都使得財政狀況更加嚴峻。\根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3年2月發布的《2023/24年度財政預算案》,香港在2022/23年度預計出現約1,397億港元的財政赤字,這是連續第三年出現百億級別的赤字。截至2023年10月,香港的財政儲備約為8,000億港元,相當於約12個月的政府開支,較2020年的約10,000億港元有所下降。
面對財政赤字,陳茂波司長表示,政府需要「開源節流」,以「節流」為主,「開源」為輔。他強調,政府各部門都要加大力度節流,部門開支必定要減少。在教育、醫療支出方面亦有節約空間。本港大學有一定的財政儲備,需要善用儲備並開拓其他收入,讓政府有2至3年時間鞏固財政實力。
節流措施的重要性
香港長期以來以穩健的財政管理聞名於世,但當前的財政赤字情況令人擔憂。過去三年的財政赤字,主要是由於疫情期間的大規模抗疫開支和經濟放緩所致。這對香港的財政健康構成了挑戰。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,持續的赤字可能削弱政府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能力,如自然災害、經濟危機等。
保持充足的財政儲備,不僅可以應對突發事件,還能維持國際投資者和評級機構對香港的信心。財政儲備的下降可能導致信貸評級下調,提高政府和企業的融資成本,進一步壓力經濟。因此,採取「節流」措施,是確保財政穩健的關鍵。
透過節流,政府部門能夠審視現有的資源配置,優化流程,提高效率。這促使各部門更加謹慎地使用公共資源,避免不必要的浪費。節流還可以避免因增稅而加重市民和企業的負擔,從而保持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。
教育與醫療領域的開支優化
教育一直是香港政府的重要投資領域。然後,在財政壓力下,需要審視教育開支的有效性。本港大學累積了相當可觀的財政儲備。以某大型大學為例,其財政儲備達到數百億港元。這意味著高等院校有能力善用自身的資源,減輕對政府資助的依賴。
此外,鼓勵大學開拓多元化收入來源,如推動產學研合作、開展專業培訓課程、吸引更多國際學生等,都可以增加收入。同時,透過優化課程設置、提高教學效率,也能節省資源,確保教育質素不受影響。
醫療服務的效率提升
醫療開支是政府開支的另一大項。醫管局近年來積極推動資訊科技應用,例如電子健康紀錄系統(eHRSS)的推廣,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準確性。透過優化人手調配、引入創新技術,醫管局可以在不影響服務質素的前提下,節省開支。

另外,促進公私營合作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。政府可以與私營醫療機構合作,共享資源,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。例如,透過購買私營醫療服務,縮短病人輪候時間,提高整體醫療系統的效率。
公務員薪酬調整的慎重性
公務員薪酬政策對私人企業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。如果政府採取凍薪或減薪措施,可能引發私人企業跟風,導致整體市場薪酬水平下降。在目前經濟正在復甦、失業率下降的情況下,這樣的措施可能打擊勞動市場的信心,不利於經濟穩定。
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,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,香港的失業率已降至3.0%,接近充分就業水平。與2003年經濟低迷、失業率高企時的情況截然不同。因此,政府在考慮公務員薪酬調整時,需要慎重,避免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。
開源措施的輔助作用
雖然「節流」是當前的主要策略,但「開源」同樣不可忽視。筆者建議通過提升稅務執法效率,打擊偷稅漏稅行為,增加政府收入。政府應加大對創新科技、高增值服務業的支持,帶動經濟增長。這不僅能提高就業,還能增加稅收,並改善營商環境,簡化行政手續,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企業進駐香港,帶來更多的投資和稅收。
此外,建議政府可制定明確的中長期財政目標和路線圖,確保財政政策的連貫性和預見性;定期評估財政風險,建立預警系統,提前採取應對措施,避免財政狀況惡化;通過教育和宣傳,讓市民了解財政狀況和面臨的挑戰,共同肩負起穩健財政的責任,並鼓勵企業和市民積極參與各項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,形成合力。
面對前所未有的財政挑戰,採取「節流」措施確保財政穩健,是刻不容緩的選擇。政府在節流的同時,需兼顧社會現實,逐步推進相關措施,減少對公共服務和市民生活的影響。在教育、醫療等重要領域,應通過優化資源配置,提高效率,達到節省開支的目的。
公務員薪酬的調整需慎之又慎,避免對市場和公共服務產生負面影響。長者2元乘車優惠的調整,應在保障政策初衷的前提下,確保財政的可持續性。開源措施則可輔助提升政府收入,但需平衡經濟發展和民生需求。
筆者支持財政司司長「節流為主,開源為輔」的策略。相信在政府的領導下,通過全社會的努力,香港能夠克服財政困難,重拾財政穩健的優勢,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讓我們攜手合作,共同為香港的繁榮穩定而努力。

文:劉建誠
法務會計師
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
「中國夢智庫」成員

《中國夢智庫》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;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、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,攜手「說好中國故事」。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